春日迟迟种菜忙,田园处处散清香。春天是播种的季节,本市一些社区、中小学纷纷利用有限空间,开辟“一米菜园”,种菜、种花,种葫芦,带领居民和孩子们亲近自然,体验农耕劳作,感受春天的气息。
“孩子们,这翻土啊,就得平如镜、细如沙。M6米乐入口”近日,记者来到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,在居委会的院子里,十几平方米的种植空间被整齐划分,“绿邻居”公益组织、社区居民和来自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学生一起开展种植活动。“我们今天的任务是翻土、施肥。”大家脱下外套,拿起锄头、耙子、铁锨等工具,将花坛里的泥土翻开,打碎土块、平整土地。“我们当年在部队的时候也开荒、种地”居民张金堂是一名退伍老兵,虽然已经年过八旬,M6米乐入口却腰板挺直,干活利落。他一边带头劳动,一边给年轻人讲怎么翻地,怎么种植,还讲述他在部队的经历。参与活动的青年志愿者听得津津有味,学着张大爷的样子,一耙一耙地将肥料和在土里。过了几日,天气更加暖和,志愿者们再次齐聚,开始播种,爬藤月季、薄荷、金银花了解种植技巧后,大家熟练地铲土、扶苗,年轻人活力满满,抢着承担搬运花卉、提水浇灌等工作,老年居民耐心地提醒控制植株间距。大家交流技巧、分享感悟,没有年龄差距的代沟,只有其乐融融的劳动场景。
在红桥区清源道小学的前操场上,有一片小菜园,那是孩子们的快乐基地。“我们的蒜苗长高了。”“我们的草莓开花了。”学校将菜园划分成“责任田”,不同年级负责各自区域。蒜苗、小葱、香菜、草莓各种植物在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生根发芽。“种蒜要在每年数九天的九九第一天进行,先把水浇透,把地松好,整齐地栽种,间隔不能太密”孩子们最喜欢的保安师傅刘爷爷利用业余时间,发挥特长,带着孩子们一起开展种植活动。现在,蒜苗已有十多厘米高,草莓也开出了几朵黄白相间的小花。“这片小菜园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春耕之趣,还能带他们写种植日记,美术课写生,数学课实地测量,在寓教于乐中实现学科融合。”校长靳晓洁说道。
天津益中学校位于和平区,学校面积不大,但就在这有限的空间里,老师们还是在校园的角落里开辟出一片“植物园”。这几日,副校长李蓉就带着生物社团的同学开始做准备工作了,清理藤条,平整土地。“等温度再高些,我们就要种葫芦啦。”同学们对这种“接地气”的“课程”特别热衷,哪怕踩得满脚是泥,干得满头大汗,也乐此不疲。“在种植和养护的过程中,学生不仅能亲近自然,也培养了责任心。”李蓉说道。而在操场的西南角,有一株年轻的海棠亭亭而立。“那是前年我们和春蕾苗苗义工一起种下的,小树和我们一起成长。”九年五班的洪若宁娓娓道来,“每次在操场上练习长跑,M6米乐入口看到茁壮成长的小树,感觉充满了力量。”高二三班的朱圣赫说:“我们在操场上踢球,快到跟前就赶紧收住步子,生怕伤到树苗。”(记者 李倩)